今天是:

我市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国家评估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21-01-07

 日前,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估为全国1436家科研工作站合格单位。这是“六大活动”助推人社部门人才工作带来的成果之一。

自“六大活动”开展以来,市人社局通过综合研判,选定人才与就业两个重点调研课题开展全员调查研究。其中人才发展调研组聚焦如何推进人才发展平台提档升级,助推我市优质企业转型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实地考察、走访回访了田野集团服份有限公司、瀛通通讯线材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规上企业,书面调研了黄鹤楼酒业咸宁公司、金盛兰集团公司等17家“人才发展服务站”重点企业。通过分析研判、多方征求意见、反复打磨,最终形成《咸宁市重点产业企业如何强化人才支撑调查及思考》、《我市企业转型发展如何强化人才支撑路径探讨》两篇被市委“六大办”评定为优秀的调研报告。

通过多年努力和“六大活动”的提档升级,目前,我市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咸宁市人才发展服务站、院士专家咸宁(企业)行等人才发展平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高层次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2001年就设立的田野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20年的艰辛努力,助推企业人才发展不断提档升级。目前,该集团公司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28人,大专以上学历36人,技工59人。2012年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8年升级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瀛通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陶海征、袁景凌、王多发等4名博士后在CdSe量子点P3HT共敏化TiO2/CdSe:P3HT太阳能电池、TiO2/P3HT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原位制备及激子分离动力学研究、通讯线材摇摆测试分析系统研发、多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开发、耳机插针打磨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研发等项目达成合作协议。以上4人分别在材料学、结构工程、金属材料及加工等方面拥有突出的研究成果,其中有2人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人自主申请专利分别5项和10项。同时在此合作关系上,也大大加强了公司在通讯线材研发等方面的技术开发能力,为公司研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目前,该公司拥有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荆楚工匠1人,通城工匠3人。以上2家人才发展平台的高层次人才在企业转型发展中起到了领军和主导作用。

二是高水平创新助推高质量转型。我市除田野集团和瀛通公司2家企业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外,黄鹤楼酒业(咸宁)公司、福人金身药业公司、三赢兴公司、平安电工公司等14家单位(其中12家企业)设有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还有金盛兰公司、厚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17家市级人才发展服务站。这些人才发展平台致力于科技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如金盛兰公司,2015年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其中研发人员572人,占职工总数4800人的11.9%,其中硕士生3人,本科生163人,高级工程师人员11人,工程师人员39人,高级技师6人,技师20人。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目前,该公司成长为湖北省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之一,连续两年荣获湖北省民营百强企业,2019年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第412位,荣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之一的湖北人福康华药用辅料有限公司是人福医药集团药物新剂型、新辅料、新释药系统的研究平台,几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科技创新,已成为湖北省药用空心胶囊的专业生产基地和出口配套基地。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百家重点中小企业、湖北省科技明星创业企业、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人福医药集团战略发展规划,人福康华将建成“二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全国药用空心胶囊生产基地、全国药用辅料生产基地和省级药用辅料研究中心。

三是柔性引才开辟合作发展新天地。我市优质企业通过现场和网络招聘、人力资源公司提供中介服务、与高校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柔性引进等各种活动引进人才,其中柔性引才已成为企业引才常态。瀛通公司已与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签订了校企人才输送协议,并在咸宁职业学院开设预干班,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技术和管理人才。该公司还在武汉、北京、东莞、深圳、美国加州成立了研发中心,已投资1.5亿元新建研发大楼,打造成为声学产品、数据传输行业内一流的研发中心,旨在引进一线城市的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公司高科技产业化和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咸宁高新区武汉喜玛拉雅光电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创新团队合作,已完成燃料电池用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建设。高新区厚福医疗设备公司通过深化2019年“上海院士专家咸宁行”活动,2020年又与上海电气集团签订了一份合作开发合同,与该集团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在疫情期间产销两旺,发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