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就业优先 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
在“六大”活动中,市人社局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的工作思路,把就业工作与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结合起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用好“建、转、补、培”四字诀,努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建”好平台,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疫情发生后,市人社局积极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将传统的线下招聘会转为线上招聘会,搭建更加便捷广泛的供需平台。通过在线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实现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全覆盖,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招聘模式。组织开展2020年“春风行动”网络直播招聘会,通过以“面对面”到“屏对屏”形式,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线上供需平台。截至目前,全市举办网络招聘会717场,报名参加网上招聘会企业2485家次。
“转”移就业,帮助劳动力广泛返岗就业。疫情期间,市人社部门通过政府官方发函、人社部门牵头、乡镇采集信息、商会民间对接等方式,组织专车专列,及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便捷交通服务,有效的打通农村劳动力外务工人员返岗“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间,我市通过“点对点”向省外输送返乡外出务工人员30.08万人,其中人社部门组织“点对点”直达专车2616辆、高铁专列3趟,帮助近4.4万人安全有序返岗务工,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
“补”贴落实,通过创业带动更好就业。今年以来,共落实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奖励资金290万、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奖补16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64.5万元、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14万元、困难人员一次性创业补贴10.6万元、创业园场租水电费补贴34.5万元。组织返乡创业园对入驻的贫困劳动力创办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优先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支持返乡创业者兴办家庭农场、乡村旅游、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基地等各类经济组织,积极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
“培”训提能,全面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市人社局深入实施“技能强市”战略,把技能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加强培训基础建设。目前,全市人社部门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开设数控、模具、焊工、电子电器、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80多个培训专业,年培训能力达3余万人。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坚持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2020年1-11月,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3832人。三是开展精准扶贫培训。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针对农村贫困人员自身情况和个人意愿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至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
下一步,市人社局继续深入开展“六大”活动,以“深实严细久”的标准,持续推进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力度,以高质量就业工作推动咸宁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