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打造三个场景 保障安居乐业 ——赤壁以“就业+住房”服务推动“双集中”
“我们年纪大了,如果离家里近些,可以更好地照顾家人。”国庆假期,赤壁籍在外务工人员邱红兵乘坐政府组织的包车返乡,在现场了解就业环境、企业岗位、住房保障后,向心仪的企业表达了就业意愿。
国庆节前夕,赤壁市开展“遇见赤壁 就业无处不在”活动,分两批包车前往广东省接赤壁籍在外务工人员278人回家团聚,通过组织参观考察住房、企业等活动,吸引了76人愿意回乡就业、25人计划购房。
这是赤壁市以“就业+住房”保障推进“双集中”的一个举措。为推进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赤壁市通过实施租赁房、共享产权房、出售房、人才房、学员房、考察房等一系列“就业+住房”服务,打造三个场景,保障安居乐业。
—打造“工人住在城里,在城里上班”场景
据统计,赤壁城区就业人口67460人,有13492人在城里没有房子,其中有3482名员工住在集体宿舍、810名员工每天在城乡之间往返。针对收入不高的工薪群体、有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群体、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赤壁市出台不同的住房租售补贴政策,解决就业人员住房保障问题。
老家在河南驻马店的张先生是受益者之一。他来赤壁工作已多年,前期主要靠租房生活。在首套房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他在公司附近买下一套商品房,接来了父母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成了地地道道的赤壁人。目前,仅他所在的大润发物流就有300多名外地来赤就业人员,大多已经或者在考虑买房落户。
—打造“农民住在城里,在农村上班”场景
赤壁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土地集中规模经营,让村民变股民、农民变职工,并利用“客货邮”改革成果,促进城乡双向流通均衡发展。
“我们在城里买了房子,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学,老家是外地的老公也辞去了武汉的工作,来乡下一起经营养殖场。”85后退役军人孙露,2012年回赤壁赤马港帮父母打理养殖场,先后经历技术、洪水、疫情等多重考验,在政府提供创业贴息贷款的支持下,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智慧化养鸡,年营业额已达300万元。说到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赤壁市“双集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赤壁市城区位于市域的中心,从城区到最远的乡镇只有半小时车程,适合构建城乡“半小时工作圈”。目前,全市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59户,带动农民务工1.2万人,在城区购买住房的已占89%。
—打造“农村一老一小住在城里养老和上学”场景
家住砂子岭社区赤壁印象三号公馆小区的小学生可可,父母在外打工,长期跟奶奶一起生活,每天放学最喜欢去小区的邻里中心。她说:“这里的小朋友多,可以一起玩游戏,还有人教我做作业,还可以学手鼓舞、学纸折……”
让外出务工的安心,让在家留守的舒心。考虑到城乡公共服务配套不均衡,影响农村养老和教育质量,赤壁市一方面制定购房政策包,政府土地、税费不予不取,叠加二孩和三孩生育奖励、农村宅基地有偿自愿退出等,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赤壁购房。另一方面,也通过与企业签订长期合同可享受购房补贴等政策,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创业就业。
同时,该市以“双集中”为抓手,利用大财政体系建设清理出闲置的蒲纺十里纺城和华舟“三供一业”移交的住房、学校、医院、公园、健身等优质资源资产,建设未来养老社区,推动陪读、生态搬迁、并村搬迁的农村老人和学生搬迁到社区安置。初步统计,可以安置1130户。
产城融合,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动力。要推动城镇和产业“双集中”,赤壁仍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产城”,不断提高城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人与城“双向奔赴”。